|
自己把《三國演義》看了至少四邊,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看了也有兩三遍,兩本都是很好的書,尤其是易中天老師的作品,更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從中也收獲了很多。但是自己總是感覺自己有些話要說,所以今天寫了這篇文章,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朋友多多見諒了!
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有一個疑惑,小說中的劉備什么本事都沒有,就是只會哭,他怎么能拉攏那么多人為他賣命,并且最終成功呢?其實這也是自己長久的一個困惑!今天自己就是想要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指出!
劉備,在《品三國》中易中天老師這樣寫道:
“劉備這個人,有英雄志,有英雄氣,有英雄魄,有英雄義,就是沒有‘英雄地’(自己的地盤),只能東奔西走的寄人籬下,反復無常的投靠他人”。
------第十四集天生奇才
“至于劉備,根據史書記載,和他當代的一般統治者相比,確有仁厚寬宏的一面,但是此人‘喜怒不形于色’,很內向,有時也流于狡辯,在出境不利時,深明韜略之道,而在機會到來之時,出手又狠毒辣,并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老好人”。
------第二十七集張冠李戴
再看看《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中對劉備的描寫,
“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轉好結交天下豪杰”,“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履織席為業“。
------第一回宴桃園三結義
從上面的兩本書的描寫看,似乎劉備不可能成功的,怎么最后還能成為一代帝王呢?其實上面只是自己節選的對于劉備最基本的描寫,劉備能成功肯定有他的內在原因的,今天自己很是膽大的就是想說說自己很是愚昧的看法。
從易中天老師的描寫可以看出,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但是僅有這一點是不夠的,這絕對不是他成功的充分條件,也只能算一個必要條件。
從易中天老師的作品和《三國演義》中都可以看出來,劉備這個人很是深沉,很是性情寬和,有心計和自己獨有的智慧,這樣在有大志的驅使下就使他對“人”有些自己獨有的看法,也就是易中天老師說的,他慧眼識人才,這是他能成功很重要的一點。
另外,在自己看來,劉備把他自己認識很是清楚!澳侨瞬簧鹾米x書”,就知道他不怎么愛學習,這樣就導致他的文略肯定是不怎么樣的,而武略呢?不論是小說中還是易老師都沒有很是明顯的說明他的武功很是高強,他很是能領兵打仗呀!其實在自己看來,劉備不論是文略,還是武略都不是怎樣樣的。他謀略不如諸葛亮(在《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中最能證明的);武略更是不如關羽、張飛等五虎上將之中的任何一個人的!但是就是因為他認識清楚了自己,所以他才很是用心的拉攏了這些很是有能力的人為他賣命。那么劉備又是怎樣拉弄這些人的呢?
當然易老師和小說中都說明了一些,那就是劉備性情寬和,這是必須的,但是光有這一點就行嗎?在自己看來,光有這一點是不行的,其實劉備之所以能成功的讓這些人跟他干的一個很是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這個人很是謙卑,這一點真的很是重要的!正是他的謙卑才結拜了關羽、張飛;正是他的謙卑才讓趙云至死跟從;正是他謙卑的“三顧茅廬”才讓“智慧之星”的諸葛亮為他耗盡一生。因為他的謙卑讓很多的人愿意為他賣命,這就應了一句古話“士為知己者死”,這真的很是有道理的一句話,更何況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一個皇叔的謙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