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看似尋常最奇崛
![]() 10月31日15時37分,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隨后,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夢天”圓夢,意味著中國天宮空間站的“三艙合體”時刻,即將如期而至。接下來,三個艙段會形成T字基本構型,中國空間站建造已經進入收官階段。 這一天的到來,殊為不易。中國空間站實現從無到有,走過極不尋常的階段。如今,三艙T字成型近在眼前,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每一個重要節點,都標注著我國航天人攻堅克難的決心,輝映著我國航天事業乘風破浪的勇氣。 據夢天實驗艙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孟瑤介紹,夢天實驗艙自論證到現在經歷了十幾個年頭。從孵化設計思路,到形成發射艙體,再到成功發射,回望來時路,浸潤著無數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展現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斗的載人航天精神。 有個細節值得一提。夢天實驗艙依然采取零窗口發射,換言之,點火時間誤差要控制在一秒以內。零窗口發射,不僅檢驗國家的航天實力,也檢驗各部門的協作能力,“每一節點、每一項操作都精細精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每個崗位專門制作了“雙想”檔案。 何謂“雙想”?一是,對未來可能涉及的環節都要預想一遍:每個環節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問題出現了要有對策;二是,對以前發生過的問題也要回想,反思現在是不是真的已經采取了有效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和解決,如果沒有,還要把它做到預案里,進一步落實和解決。 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這就是科學精神,也是中國航天不斷邁上新臺階的重要原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其中,所列舉的例子就包括載人航天。梳理十年來的科技創新,載人航天確實成就斐然。 不久前,有人就整理了一組有趣的數據:地球到太空400公里,這個區域里有中國空間站;38萬公里,這是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月球上有我國的“玉兔二號”月球車;4億公里,這是地球到火星的最遠距離,火星上有我國的“祝融號”火星車……十年創新不尋常,我國航天展現了宏大抱負,更取得了耀眼成就。 當然,在為航天成就歡欣的同時,也要清醒意識到我國還有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為此,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正如二十大報告所稱的,“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心有翼,自飛云宇天際;夢無垠,當征星辰大海!痹谥袊d人航天工程走過三十年之際,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邁出了最后一步,中國空間站即將建成,這是中國航天人的驕傲,也是世界航天史的榮光。在科技強國道路上堅持自立自強,中國人的飛天夢將飛得更高更遠,帶給世界更多驚喜。 |